▲《安徽日报》2023年7月19日7版
【安徽日报】医改惠民暖人心 群众健康有保障
近年来,泗县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聚焦诊疗能力、质量安全、服务体验等群众关心关注的重点领域,以实际行动筑牢民生福祉的健康之基,激发出卫健工作高质量发展的澎湃动能。
在“融合”上用情——守好服务人民的“初心”。近年来,泗县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多次带队赴北京、上海等城市,着力把省内外大医院优质资源嫁接到泗县,为全县群众家门口看病提供优质便捷服务。
2017年以来,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上海长海医院)以“精准医疗”落实“精准扶贫”,先后派出七批23个科室49名专家对口帮扶泗县人民医院。2020年,泗县人民医院与北京航空总医院实行托管合作,泗县卫健系统抓住机遇,把泗县人民医院打造成为服务全县、辐射周边的知名区域性医院。2019年8月,北京航空总医院和泗县跨区域医联体合作揭牌签约仪式在泗县人民医院举行。2020年5月,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上海长海医院)对口帮扶医院在泗县人民医院揭牌、挂牌。今年2月18日,长三角一体化智慧医疗示范医院建设暨上海专家团队对接会在县人民医院召开。
同频共振开启了泗县医疗健康事业发展新征程,为泗县留下了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
在“牵手”上用力——打好服务群众的“情感牌”。泗县卫健委利用县委、县政府搭建的平台,以县人民医院、县疾病预防控制局等以及3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5个乡镇卫生院、174个村级卫生室为“前哨”,以临床服务为中心,聚焦双方协调发展,为当地和皖东北周边县市的百姓提供更好的医疗保障。如何利用好专家优势做强公立医院的学科建设,是跨区域医联体创新诊疗模式需要思考的新“课题”。
泗县人民医院全面实施创建“三甲”综合医院建设,进一步完善学科和专业设置,加大人才培养和引进力度,推进智联网医院、“智慧”医院建设;推行现代医院管理和“6S”管理;加大与上级医院或科研院校的深度合作,区域医疗中心初步形成。借助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上海长海医院)和北京航空总医院的技术支持,健全一级诊疗科目、完善二级诊疗科目。病区从26个增至32个、床位增加至1500张。
在“联姻”上用心——干好实事好事“力气活”。近日,泗县人民医院卒中团队成员王耀、史雷等,通过远程手术指导系统顺利完成了脑血管微创介入手术,这标志着该医院借力长三角医疗服务一体化进入全新的远程医疗协作时代按下了“快进键”。
曾经,泗县患者前往外地求医是常事。如今,长三角地区名医来院对口帮扶已成常态,患者成为了最直接的受益者。“我代表全家感谢你们,是你们给了我爸第二次生命……”江苏省睢宁县的57岁老谷是不幸中的“幸运者”。“既减少救治费用,又能享受到上海大专家诊疗服务,离俺老家还这么近。”老谷的儿子欣喜地说。
“因技术创新获益的患者还有很多,他们的康复得益于医院服务能力的不断提升,而这背后是县委、县政府和县卫健委对‘持续技术创新’的坚持。”泗县人民医院党委书记吴宝说。
“服务好、态度好、疗效好、这些年泗县人民医院的发展我们有目共睹。”前来就诊的患者纷纷点赞。“向下扎根”谋求“向上生长”。患者就医收获了越来越多的获得感,医护人员的医疗、科研水平获得显著提高,医院综合实力实现质的飞跃。
在融入长三角医疗服务一体化发展进程中,泗县借梯登高,援助医院也在积累了独特的区域科研数据,实现了“双赢”。每一个数字的背后,是千方百计提高广大群众健康水平的实干作为,更是泗县卫生健康事业蓬勃发展的真实写照。
在长三角健康一体化发展不断迈向更高质量的今天,泗县变“加法”为“乘法”,一项项医改惠民举措犹如一股股暖流,让群众就医更方便、更温暖、更舒心,一幅幅最新最美的医改惠民画卷正徐徐展开……(刘海峰)